
英雄楊連弟連
王學儉
?
成語所說的“槍林彈雨”和“飛沙走石”,在朝鮮前線搶修鐵路的鐵道兵,體會得可謂最深刻了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的鐵道兵保證了鐵道成為炸不斷的運輸線。王學儉
?
楊連弟連的防敵機轟炸經(jīng)驗
在抗美援朝戰(zhàn)爭中,美帝依靠空中優(yōu)勢,對朝鮮的鐵路實行了狂轟濫炸。在這種十分困難的形勢下,鐵道兵部隊英勇機智,隨炸隨修,保證運輸通暢,支前物資不斷運往前線。在兩年多的斗爭中,我們英雄的楊連弟連積累了豐富的防空經(jīng)驗。

楊連弟烈士
?
白天是“油挑子”(F-80)轟炸線路,每架載重磅炸彈兩顆,如果是殺傷彈就是4顆。每天早晨9點鐘至下午4點鐘左右是其活動時間,來時有目的地炸,炸完就走。以后又增加了“大扁膀子”(P-47),帶的炸彈多。在3月份以前的活動規(guī)律是:早9點至11點,下午1點至4點,每天兩次,濃陰和下雨則不來。戰(zhàn)士們說它按時上下班。3月至5月則是連續(xù)不斷地轟炸,一天多至11批,每批幾十架不等,采取重點封鎖。有時晚上還來B-25投照明彈掃射,不讓我們搶修。轟炸的重點地形是:直線開闊地或高填土的線路、水田地帶(這一時期白天沒有炸過橋梁,這是因為橋梁處有我軍高射炮陣地)。?
根據(jù)敵機這個特點,在上級的指示下,連隊就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做好準備工作上。在敵機重點轟炸區(qū),每公里散布200立方米石頭,10至15根鋼軌,100根枕木,不同高度的排架(1—2.5米高的3至4組),配件等也放在附近,另外還準備了滅火的沙子。敵機轟炸之后,全連出動,小彈坑回填土,大彈坑則立木排架,保證了晝夜通車。
敵機轟炸橋梁時多采取夜間出動B-29型,在高空水平投彈,在初炸一座主要橋梁時,往往炸不準。例如1952年1月18日晚第一次炸百嶺川橋時,共投了11批300余顆炸彈,結果一顆也沒扔到橋上。但在試行以后就能投準了,每次都炸一至幾孔。但由于是間隔轟炸,每4天炸一次,楊連弟連能做到每炸一次通兩夜車。因為他們根據(jù)敵機的特點做了充分的準備:每座橋上都按地形做了高低不等的木排架,做基礎用的石頭則堆在橋兩岸,有充足的備梁(“工”字梁)。按敵機的活動規(guī)律,采取的對策是:固定搶修位、做好準備工作。
聽聲音就知道是什么飛機,用什么辦法對付
戰(zhàn)士們,尤其是老戰(zhàn)士,防空經(jīng)驗特別豐富。他們聽到飛機聲音就能辨別是什么飛機。耳朵是防空的尖兵。不管白天黑夜,都能按聲音知道來的是B29還是B25,或是戰(zhàn)斗機,就是白天在敵機種類繁多時也能聽出是“油挑子”或是“大扁膀子”,或是P51或F-86。最敏感的戰(zhàn)士還能聽出我們的小白燕(米格-15)和敵F-86的不同聲音。戰(zhàn)士們聽聲音知道機種,對防空是極為重要的。過去因為不能辨別聲音,跑了許多冤枉路,現(xiàn)在就能應付自如。在晚上聽到“哼哼”沉重的聲音后,就知道一定是B29,這時就要趕快離開現(xiàn)場,越快越好,否則就要吃虧,一定要跑出以現(xiàn)場為中心半公里,最好是跑出1公里。如果聽到“嗡嗡”聲音輕的就斷定是B25,根本不理它,因為這種飛機是打活目標的,如開燈的汽車、漏亮的住屋。白天聽到戰(zhàn)斗機或偵察機時,也可以不理它。如果聽到沉重的濁音,就一定是“大扁膀子”,要趕快離開線路200米。
戰(zhàn)士們不但會聽,而且也會看,如果有兩架飛得較高成X型時,就是偵察機;大編隊的機群,大致4架一組,成橫一字型,或3架一組,成三角型,在飛到現(xiàn)場上空不改變隊形,就能斷定不炸此處,如果拉開隊型成先后一直線時,就一定要投彈。
根據(jù)以上判斷,戰(zhàn)士們總結出一條重要經(jīng)驗,就是如果我們在現(xiàn)場工作,發(fā)現(xiàn)敵機轟炸時,一定不要怕暴露目標,要迅速離開現(xiàn)場。事實已證明敵機人員士氣不高,硬著頭皮帶著指定任務(炸線路或橋梁或車站)來的,在我高射炮火網(wǎng)間鉆,他扔下炸彈就算完成任務,不敢多逗留一點的。過去見了飛機就臥倒,怕暴露目標的做法,今天來用就是錯誤的。如果已經(jīng)處在轟炸圈里,就要沉著地在先后落彈坑的間隙里,以跳躍式往外沖。臥倒后閉眼張口,胸不可緊貼地皮,防止震動受內(nèi)傷。發(fā)現(xiàn)敵機扔殺傷彈時(爆炸聲發(fā)脆,像霹雷聲),一定要利用地形、地物,在爆炸中心20米沒有好地形是要受傷的,到30米就沒有什么問題了。

楊連弟在搶修橋梁
?
宿營駐地要分散一點,主要是要躲開“投彈道”。夜間B29炸某座橋梁都有一定的投彈道。晚上我軍高射炮一開火,敵機就會提前投彈,白天敵機怕得就更厲害。因此駐地防空很必要,住房要偽裝,不要出來看熱鬧,以防被落下的炮彈碎片擊傷。?
B29在晚上轟炸后,每投一批炸彈落地后就打出一個閃光彈,發(fā)出奇亮(是拍照用的)。有時B25專門來偵察轟炸情況,就在大橋上空連打幾發(fā)閃光彈,它很響,在高空一千公尺左右爆炸,并不傷人。
定時炸彈過去曾給人們一種精神壓力,個別單位也受過損失。楊連弟連經(jīng)過不斷研究和體驗,得出這樣的經(jīng)驗來:如果現(xiàn)場是很厚的黃土層,入了土的定時炸彈,只要人不站在上面(彈頂上),離開20米工作,它爆炸后也沒什么問題,眼睛靈活點,不被大土塊砸住就可以;如果是擺在地面上的定時炸彈(這種炸彈也往往是殺傷彈),想法卸掉它的引信,或把它拉走;如果現(xiàn)場是河卵石,又確知有定時炸彈,就一定要做好防備工作,因為這種地形定時炸彈最易傷人。過去就有因為把石頭炸飛起來落下傷人的,這就是防飛石傷人。有鋼盔更好,如沒有就在現(xiàn)場用枕木搭些小木棚,定時炸彈一響就進去躲避。如果做起來不方便,每人備一塊一寸厚的木板,遮住頭也可以。這些辦法都沒有時,聽見炸彈響,千萬不能趴下。因為趴下面積大,容易砸傷。要兩臂護頭,蹲下就是了。
楊連弟連的口號是:不要麻痹大意裝大膽!反對驚慌失措怕死鬼!該跑不跑不對,跑后不回來不對!
“固定防區(qū)”是完成搶修鐵路的好辦法
在入朝兩年的搶修鐵路實踐工作中,戰(zhàn)士們認為“固定防區(qū)”是個好辦法,就是把這一段鐵路搶修任務,固定給一個單位,長期負責。

志愿軍在搶修被美軍炸毀的橋梁
?
根據(jù)敵機活動規(guī)律,特別是近半年的規(guī)律,敵機轟炸的重點是:主要橋梁,像一團管區(qū)的百嶺川橋、清川江橋、熙川江橋;開闊地、高填土處,水稻田附近的線路。據(jù)楊連弟連的調(diào)查,敵機自1月18日晚間第一次用B29炸過這些重點,至今沒有改變。在敵人看出雖炸過我橋梁,但并不能阻斷我通車時,在2月份就改用重型轟炸機炸我線路。當時82公里、98至101公里等開闊地帶成了主要轟炸目標。敵機不斷轟炸,我們隨時搶修。搶修一孔一般的橋,最快是9小時,最慢是12小時,保證通車。這在以前要三四天才能完成,這就是“固定防區(qū)”的好處。?

天津市楊連弟公園內(nèi)的楊連弟烈士塑像
?
現(xiàn)在楊連弟連指戰(zhàn)員完成任務的信心非常堅定。戰(zhàn)士們講:“老美你炸得快,架不住我們修得快,白天炸了,晚上修好通車?!睘槭裁茨苓@樣呢?回答是:現(xiàn)在組織領導好,同志們的搶修技術提高了,大家對現(xiàn)場情況熟悉,材料工具準備得充分。?
楊連弟連半年來移防4次,從百嶺川至北新峴一帶,中間又回百嶺川橋兩次。5月2日回百嶺川橋一帶才算固定下來。大家都認為常移防壞處多,造成對新區(qū)情況不熟悉,工具、材料、地形都不熟悉,影響搶修工程進度。
現(xiàn)在經(jīng)過3個多月的建設,該連戰(zhàn)士對現(xiàn)場的搶修已有充分的把握。不但領導上對本管區(qū)每段路是什么類型的鋼軌、枕木情況如何,甚至哪根鋼軌上有傷都知道,夜間溜道組侯秉臣等戰(zhàn)士都知道哪段有幾個彈坑,下雨哪里容易下沉,都清清楚楚。對沿線分布的材料,不論是大小零件,現(xiàn)在不論告訴哪個戰(zhàn)士去取,都能熟練地取來。這都是“固定防區(qū)”的好處。
楊連弟(1919—1952),天津市北倉鎮(zhèn)北倉村人,中共黨員。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(zhàn)斗英雄。1949年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。在修復隴海鐵路8號高橋時,楊連弟攀上45米高的橋墩,提前完成修橋任務,榮獲“登高英雄”光榮稱號。1950年9月,出席全國戰(zhàn)斗英雄、工農(nóng)兵勞動模范代表會議。1950年10月,赴抗美援朝前線,在鐵道兵團第一師一團一營一連任副連長。1952年5月15日,楊連弟在清川江大橋指揮連隊架橋時,被敵機投下的定時炸彈彈片擊中頭部,光榮犧牲。他所在的連被授予“楊連弟連”光榮稱號。
(來源:Hi威海客戶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