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威海市總工會

山東手造工匠 | 魯繡乾坤,千絲萬縷“針”功夫

2023-12-30 編輯: 威海新聞網(wǎng)·Hi威海新聞客戶端
  近日,山東省總工會下發(fā)了《關于公布第一屆“山東手造大工匠”“山東手造工匠”的通知》,威海市蕓祥繡品有限公司副總經(jīng)理、首席設計師——田世科,上榜第一屆“山東手造工匠”。
  

  “花隨玉指添春色,鳥逐金針長羽毛。”作為魯繡傳承人之一,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殿太的田世科,在傳承傳統(tǒng)魯繡基礎上,博采蜀、粵、蘇、湘等傳統(tǒng)刺繡之長,吸取歐洲刺繡與抽紗優(yōu)點,靈活運用“抽、繡、編、鎖、勒、挑、補、雕”等工藝技法,助力魯繡發(fā)揚光大、走出國門、走向世界。
  創(chuàng)新魯繡技藝
  傳統(tǒng)手藝煥發(fā)新活力
  初見田世科,他正在威海市蕓祥繡品有限公司非遺工坊嫻熟地穿針引線,創(chuàng)作《富貴豐美圖》。
  

  這幅作品長約1.6米,寬約1.1米,融合抽絲、勒絲、雕繡、墊繡、平繡、扣鎖等技法,雖未完工,已見雛形。
  “這個雙面都鼓鼓的,具有浮雕般立體感的菊花瓣,是雙面墊繡?!闭f到此處,田世科充滿了自豪感,“這是我的發(fā)明專利。”
  

  談及雙面墊繡的創(chuàng)新過程,田世科形容為“摸著石頭過河”。剛“試水”時,針法照顧了正面就照顧不到反面,照顧了反面就照顧不到正面,給人一種無暇兼顧的感覺。后來在不斷實踐中,通過一點點調整正針反針斜度,慢慢提煉,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反復試驗、重拆,才達到雙面墊繡的效果。
  

  這是田世科創(chuàng)新魯繡技藝的縮影。多年來,他不斷尋找魯繡工藝創(chuàng)新點,形成了異彩雙面繡、雕平繡抽勒絲工藝與雙面異彩結合等獨特工藝方法,在魯繡領域聲名大噪。
  

  獲得2012年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最高獎——金獎的《榮華富貴》繡品,是田世科引以為傲的繡品之一。這幅作品經(jīng)過田世科長達兩年的時間精心制作完成。除了滿足雙面繡的一般要求之外,《榮華富貴》還做到了兩面色彩互不影響,針跡點滴不露,使兩面異色分明,天衣無縫。
  “其實,這幅繡品是我創(chuàng)作的第二幅《榮華富貴》?!被叵氘敵酰锸揽聘袊@道,繡制第一幅《榮華富貴》時,因生絲底料抽絲的一次不盡如人意,導致繡制一年多的作品作廢,只能一切從頭再來。
  

  在不斷創(chuàng)新、精益求精理念之下,田世科的魯繡之路越走越寬。其主持研發(fā)的“傳統(tǒng)手工雕絨繡工業(yè)化技術及產(chǎn)品的開發(fā)”等項目,獲得中國輕工業(yè)聯(lián)合會科學技術進步獎等多個獎項。“多項切割與電腦繡花一體工藝技術”入選山東省輕工業(yè)年度重點建設項目。擁有發(fā)明專利3項、實用新型專利18項、外觀設計專利150多項。
  勇攀藝術高峰
  山東大漢拈針繡花
  一個山東大漢,怎么當起了“繡娘”?說起拈針繡花,田世科表示,自己并不認為只有女性才適合刺繡,在他看來,刺繡是一門藝術,“藝術不分男女”,而自己投身魯繡,可以更好地將繪畫與刺繡兩種藝術結合,助力魯繡進一步發(fā)揚光大。
  

  1988年,美術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田世科成為文登繡品廠的設計員。多年的工作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繪畫色彩的潤接與刺繡絲線的漸變相輔相成,“刺繡就是以針代筆,以線代色”,只有將二者融會貫通,刺繡作品才能更好地詮釋繪畫設計的初衷。
  

  當決定用繪畫與刺繡“兩條腿”走路后,田世科不斷在書法、繪畫、刺繡等方面提升自己。拜中國著名書法家田英章為師,學習書法技藝;跟隨著名畫家劉明老師學習山水畫,跟隨山東大學(威海)李善杰老師學習工筆畫;到江浙一帶、河南開封等地學習蜀、粵、蘇、湘等傳統(tǒng)刺繡……
  

  師傅領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為將老師們教授的知識內化于心,田世科除了勤加練習,還經(jīng)常到大自然中尋找“靈感”,踐行“藝術來源于生活”,讓作品更有靈氣和韻味。
  

  《梅蘭竹菊》中的竹之神韻,源自田世科在蘇州出差時的“妙手偶得”,他在蘇州理工學院的竹林旁凝視了半天,才把這一神韻刻進了心里?!逗商燎屙崱分械暮商粒嚯x文登城區(qū)十幾公里,他去了20多趟,“一天中不同時間的荷花不一樣,今天的和明天的也不一樣,每天蹲那里采風,就是為了找出一朵最美的荷花。”
  

  “你若盛開,蝴蝶自來”。在多年的不懈努力下,田世科先后榮獲全國技術能手、魯繡非遺傳承人、泰山產(chǎn)業(yè)技能領軍人才、山東省首席技師、山東省工藝美術名人等榮譽稱號,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。田世科工作室被授予“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”。
  走好傳承之路
  魯繡之花精彩綻放
  沉浸魯繡數(shù)十年,田世科在不斷精進自身技藝、參加各種展會的同時,還通過師帶徒、走進校園、走進鄉(xiāng)鎮(zhèn)等多種形式,在魯繡的傳承和推廣上不斷貢獻力量。
  

  師帶徒是魯繡主要傳承方式,被山東省教育廳聘為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培育導師的田世科,共帶徒72人,其中50人取得高級工職業(yè)資格,6名徒弟獲得威海市首席技師、山東省首席技師稱號?!暗靡忾T生”鞠英波,更是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銀獎、“荷花杯”山東省工藝美術設計創(chuàng)新大賽金獎等諸多榮譽。
  

  青少年是文化傳承發(fā)展的生力軍。為讓學生們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魅力,進一步提升魯繡認知度,作為魯繡傳承人的田世科還擔任威海職業(yè)學院、威海海洋職業(yè)學院、山東工藝美術學院、山東外國語職業(yè)技術大學等多家高校的非遺導師、客座教授,并走進文登區(qū)三里河中學、金山中學、文昌中學、環(huán)山小學等學校,在三尺講臺上,講述魯繡的歷史與技藝,讓魯繡的種子在青少年的心里生根、發(fā)芽。
  

  值得一提的是,在威海市文化和旅游部門的大力支持下,田世科還通過威海市新時代文明實踐文化公益創(chuàng)投項目,在界石鎮(zhèn)、葛家鎮(zhèn)、高村鎮(zhèn)等地舉辦魯繡培訓班,讓傳統(tǒng)技藝成為致富手藝,帶動鄉(xiāng)村振興,進一步彰顯非遺的獨特魅力。
  

  “魯繡的一針一線直觀體現(xiàn)了山東刺繡的精美技藝與歷史底蘊?!睘樽岕斃C文化融入更多人的日常生活,田世科和他的團隊制作出昆崳山、環(huán)翠樓等威海標志性景點的雙面繡扇子,小老虎等一系列極具特色的魯繡文創(chuàng)產(chǎn)品,讓魯繡可以更好地走進尋常百姓家。
  

  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?!啊綎|手造工匠’是榮譽,更是前行的動力?!碧锸揽票硎?,自己將繼續(xù)深耕魯繡工藝技法,并在魯繡中不斷融入現(xiàn)代元素,助力這項“非遺”出圈,為“好客山東 好品山東”增光添彩。(Hi威海客戶端記者時英艷/文劉彬/圖)
  總編輯:殷洪軍
  值班總編:張軍濤
  復審:孫美玲
  編輯:劉佳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