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水晶,女,1970年11月生,威海市文登區(qū)龍山街道楊柳岸社區(qū)居民,文登區(qū)蒲公英公益中心副主任。2023年被表彰為第八屆威海市道德模范(助人為樂)。
2019年3月,于水晶帶著因病偏癱的丈夫加入文登區(qū)蒲公英公益中心,成為一名光榮的志愿者,至今已累計服務時長2250多小時。幾年來,她先后獲得“文登區(qū)最美志愿者”“威海市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個人”“威海市最美志愿者”“文登區(qū)誠信之星”“文登好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只有淋過雨的人,才更懂得為別人撐傘
2015年,于水晶的丈夫因腦梗偏癱,她獨自一人帶著丈夫踏上了輾轉求醫(yī)治療之路,用瘦弱的身軀支撐起這個家。經(jīng)過常年的各地不停周轉治療,丈夫雖然還是無法自理,身體和身心都需要于水晶的精心照料,但病情總算趨于穩(wěn)定。這個過程中,于水晶也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幫助,內(nèi)心觸動很大,一顆做公益的種子萌發(fā)了。
2019年3月,于水晶加入文登區(qū)蒲公英公益中心。在聽障志愿者王海龍的介紹下,她成為“文登殘友群”的一員,接觸了一些身體殘疾的朋友。因為家庭的原因,她在和殘友的交往中,更能深深感受到殘友生活中的種種不易,每每聽到他們遺憾地說起自己“走不出家門”的困境時,于水晶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:“我想幫助這些殘友”。她一直覺著,只有淋過雨的人,才更懂得為別人撐傘,這個世界上,比她更需要幫助的人還有很多,自此,她也開始了自己的公益助殘之路。
發(fā)起志愿助殘項目 開啟殘友的追夢之旅
為了幫助殘友們,于水晶發(fā)起了“我是你的腿·輪椅上的追夢之旅”截癱殘友關愛項目,項目從生活幫扶、扶智扶志、情感慰藉等多方面給予殘友一對一的關愛,2019年10月,關愛項目的第一場活動在天福社區(qū)舉辦,作為活動實施負責人,從方案策劃、細節(jié)部署,她親力親為。那次活動中,她不僅要用輪椅推著丈夫,更要照顧整個團隊,畢竟每一個殘友出行都很艱難:輪椅要拆卸、殘友需要有人抱上車,到了目的地,還要把輪椅裝好……雖然很難,但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活動取得了成功,在殘友群體和社會上也產(chǎn)生很大影響,殘友們興奮地在群里交流了好幾天,志愿者們在活動中那份幫助別人的快樂也延續(xù)了好多天,就連丈夫活動回來也更愛笑,這些都更加堅定了她參加公益活動的信念。
文登殘友小牛截癱后腰椎以下沒有知覺,2021年冬天不小心導致腰部大面積燙傷。于水晶得知情況,經(jīng)常抽時間上門為他送飯、做飯,隔段時間就為他清洗傷口、換藥,她還帶領志愿者每天關注小牛的衣食住行,隨時給予幫助。2023春節(jié)后,小牛家暖氣突然漏水,正在陪家人看病的于水晶立即飛奔到小牛家,一面聯(lián)系人員搶修,一面自己清理屋里的積水,最后和蒲公英志愿者一起,為小牛修好了暖氣管。提起于水晶對他們的幫助,文登每位截癱殘友都有一籮筐故事。在她的傾力幫助下,文登殘友精神面貌越來越好,他們越來越自立自強,很多人成功融入社會,并在于水晶的帶領下,到社區(qū)和農(nóng)村為老百姓磨刀剪、配鑰匙、理發(fā)、按摩,開始嘗試用自己的力量奉獻社會、回報社會。
關注困境兒童 托起明天的希望
自2014年起,蒲公英志愿者一直接力關愛著宋村鎮(zhèn)孤兒文文,2021年于水晶開始接棒。她不但關愛著孩子,還關注著這個特殊的家庭,文文姥爺近年來身體不好,偶然得知老人嗓子不適,于水晶立即聯(lián)系文登市立醫(yī)院南院區(qū)耳鼻喉科孫主任,定好日期為老人診斷,并開車往返接送老人,陪著老人做檢查,讓老人非常感動,老人現(xiàn)在也把她當成了親人,有大事小事都和她商量。今年母親節(jié),小文文通過微信給她送來了節(jié)日祝福:“祝于媽媽身體健康、節(jié)日快樂”。于水晶笑了,眼里盈滿了幸福的淚花。
2022年,文登區(qū)婦聯(lián)征集“社會媽媽”,于水晶牽頭成立了“蒲公英媽媽活動小組”,認領了一名困境孩子。在公益實踐中她發(fā)現(xiàn),因為有國家的惠民政策兜底,很多困境孩子溫飽都能夠解決,他們最缺失的是父母般的關愛,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,是正確的思想、人生觀的引導。她仔細研判了團隊關注的孩子們的資料和家庭情況,選定了幾名孤兒、困境兒童和特殊孩子,開始有計劃地、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活動。她說:“孩子是祖國的未來,讓每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成自己理想的模樣,既是這些困境家庭走出困境的希望,也是國家走向強盛的希望?!?/p>
有人曾問于水晶:你既要照顧偏癱丈夫,又要抽時間做公益,不累嗎?于水晶總是淡然一笑:我其實很慶幸自己做了志愿者。做了志愿者你才會知道,做好事是讓人感覺很幸福的事兒,來自受助者的笑容,就像一味仙藥,能夠融化一切苦累。世界的改變不是少數(shù)人做了很多,而是每個人做了一點點。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像于水晶一樣熱心奉獻的人,有著這些凡人善舉,我們的社會才更加充滿溫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