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????狄曉輝,女,1978年3月出生,威海經(jīng)區(qū)鳳林街道麗都社區(qū)工作人員。
??????3月8日,威海突發(fā)疫情,熟悉的生活,被按下“暫停鍵”。在一輪又一輪的社區(qū)全員核酸檢測中,一道“一米五九”嬌小的扛著攝像機的身影一直穿梭在社區(qū)9個核酸檢測點之間,她就是麗都社區(qū)負責宣傳工作的狄曉輝。自疫情開始她就深入一線挖掘戰(zhàn)“疫”中的感人事跡,宣傳社區(qū)工作者與志愿者的艱辛與奉獻,用手中的筆戰(zhàn)斗,用鏡頭致敬平凡英雄,不斷傳播疫情防控的正能量,記錄著社區(qū)防疫工作中的點點滴滴!
??????用情抗“疫”
??????每天白天她奔波在各個核酸檢測點搜集素材,現(xiàn)場那些“熱氣騰騰”的鮮活素材經(jīng)常讓扛著相機的她淚濕眼眶!
??????志愿者孫芳香老人,一直堅持在核酸檢測點一線,喊樓、維持現(xiàn)場秩序,常常一上午顧不得喝一口水!穿著志愿者的身影成為最美夕陽紅!還有愛心志愿者楊淑玲大姐一直堅持在卡點執(zhí)勤!“我能堅持”是她經(jīng)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!
??????每天在一線,感受著愛的力量,感受著戰(zhàn)友及志愿者們的英勇無畏,這時,她突然意識到,作為一名宣傳工作者,手中的筆和肩上的攝像機,就是宣傳工作者的戰(zhàn)“疫”武器。她們在最前沿的位置,見證、記錄、傳播著防疫一線鮮活而感人的故事,用自己的綿薄力量驅逐疫情帶來的陰霾,繪出風雨過后絢爛的彩虹!
??????用“筆”斗疫
??????對宣傳工作者而言,筆就是手中的槍,以筆載道、以筆抒懷、以筆戰(zhàn)“疫”!由于宣傳工作的特殊性,白天在檢測點和卡點拍照、搜集素材,晚上回到單位才能開始忙著制作視頻、寫信息報道、上報材料等。收集、采訪、撰稿……大量的工作壓得她“喘不過氣兒”。在這樣的壓力下,她沒有任何怨言,繼續(xù)加班加點寫材料,奔走在一線把社區(qū)疫情防控工作中的“閃光點”傳遞到群眾中,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一線社區(qū)工作者、網(wǎng)格員、志愿者的辛苦與斗志,激發(fā)了社區(qū)居民群眾共同抗疫的信心和決心。
??????“文字”來源于生活,只有身在疫情防控中才能體會到一線工作人員的艱辛、繁忙。她奔波著、她尋找著、她撰寫著……每篇稿件要反復修改多次才能完成。狄曉輝每天在枯燥的文字中不覺寂寞,有時候光為了確定標題和寫法就加班到深夜凌晨,反復地改,細細地品,竭盡全力把每一篇抗疫信息報道都寫好,頸椎病累犯了好幾次。目前,她收集的照片上千張,社區(qū)公眾號發(fā)布疫情防控工作信息報道20余篇,這數(shù)萬字里有著她的付出與“心血”,她用執(zhí)著與堅守及時傳遞著疫情防控工作中的“光與熱”。
??????用心戰(zhàn)“疫”
??????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,為了保護家人,更為了安心奮戰(zhàn)抗疫一線,她把上小學的女兒放在自己的父母家,每天把編輯好的公眾號推送給他們,與他們一起分享戰(zhàn)友們的抗疫故事。面對每天見不到媽媽的女兒,偶爾會抽空與她視頻,女兒問:“媽媽,在公眾號上看到那么多叔叔、阿姨,怎么看不到你的身影?”“媽媽的工作就是讓你看到他們啊!”看的公眾號多了,女兒對媽媽的工作也有所了解,經(jīng)常在自制的小葉子上寫著“媽媽!加油!”“媽媽,我和姥姥姥爺希望你早點回來!”看到懂事的女兒,她在心中默默念著:“孩子,等疫情過去,我一定好好陪陪你,把欠下的故事補上,把之前的出行承諾兌現(xiàn),再給你講講媽媽的戰(zhàn)‘疫’故事……!”她知道,對她來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,距離是現(xiàn)在最深沉的愛護!
??????宣傳工作是平凡和默默無聞的,長達一個多月的高強度腦力工作,卻絲毫沒有熄滅狄曉輝心中對打贏抗疫攻堅戰(zhàn)的信心之火,她用筆在日記本中寫下了“抗擊疫情,我們步履不停”,她用文章記錄著“逆行者”的時候,同樣用行動在詮釋著一名宣傳工作者的“逆行”。(來源:市委網(wǎng)信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