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隊伍建設

新聞發(fā)言人要有評論思維

2017-02-04 編輯: 立勇

????編者按 :道理說透幾分,就有幾分力量。新聞發(fā)言人既要有“評” 的膽識和勇氣,更要有“論”的見識和智慧。

????什么是一個好的新聞發(fā)言人?不僅要做到講政治、懂政策、知情況,還要會說話、 敢擔當,勇于并善于同媒體打交道。會說話就是善于“擺事實,講道理”,不僅告訴 人們“是那么回事兒”,而且告訴人們“是那么個理兒”。這就要求新聞發(fā)言人要有評 論思維。

????眾所周知,新聞發(fā)言人傳遞的信息既包括事實信息,也包括觀點信息。做到觀點鮮明,持論公允,以理服人,就必須強化評論思維,提升評論功力?;仡櫧晗嚓P案 例不難發(fā)現,純粹因為事實發(fā)布而引發(fā)的爭議并不多,一旦失誤也容易通過“再發(fā)布” 等進行更正修補。相比之下,在傳遞觀點信息上“栽跟頭”的則屢見不鮮 :動輒夾敘 夾議,明明是在傳播事實,卻偏要夾雜個人私見,讓人霧里看花,覺得事實不可信 ; 輕率評論無視公眾感受,貿然推論無視事實真相,讓人覺得論點持之“無”故不可用 ; 意氣用事爆出“雷人雷語”引發(fā)輿論質疑,讓人覺得情緒失控不可親。事實表明,一旦評論失當,不僅修復不易,需要通過道歉等來挽回影響,還直接損害相關事實信息 發(fā)布的權威度和部門公信力。

????正因如此,更需要新聞發(fā)言人運用評論思維,在告訴人們“看到了什么”的基礎上, 清晰表達“想到了什么”。這也是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必然要求。媒體和公眾不僅

????需要知道“是什么”,也想知道“為什么”“怎么辦”,渴望對信息進行梳理、解 讀、分析和評論,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以及發(fā)展趨勢,進而做出自己的價值判斷。如果說,描述是一種事實記錄,評論則是一種理性認識,主要是解釋和判斷事實。 “告訴人們去想什么往往難以奏效,但是告訴人們該考慮什么,卻會有驚人的成功?!比绻侣劙l(fā)言人把評論用得恰到好處,就可以像燈塔一樣引領社會輿論, 舒緩公眾情緒,通達社情民意,實現期待的傳播效果。

????新聞發(fā)言人“評”的膽識和“論”的智慧,一方面,要培養(yǎng)高度的論點概括 提煉能力。不斷尋找合適的角度,形成簡潔鮮明有力量的“標題句”,讓人叫得響、 記得住。另一方面,要訓練嚴謹的論證功夫。新聞發(fā)言人要善于運用、組織論 據去說明和證實論點,使論點、論據和論證三個要素之間形成嚴密的邏輯關聯, 讓人感覺言之有理,心悅誠服。論點體現的是“思想含量”,是新聞發(fā)言人的判 斷力 ;論證體現的是“技術含量”,是新聞發(fā)言人的表達力 :不僅要言之有物、 言之有理,而且要言之有序,表達的觀點要有可信的事實作為根據,做出的論 證要嚴謹周密,立得住、駁不倒,信息發(fā)布的時機、秩序與尺度都要恰到好處。

????新聞發(fā)言人必須尊重媒體和公眾的判斷力,不讓新聞發(fā)布演變成一個按照需 要“裁剪”事實的過程。事實是客觀的,它的生命是真實 ;意見是主觀的,它 的生命是真理。多數情況下,新聞發(fā)言人主要對事實的真?zhèn)呜撠熑危劣谝庖?的公正與否主要由公眾來評判。把該說、想說的話說好,讓發(fā)布出去的信息不 衰減、不走樣、不變味,才能產生可信、可用、可親的效果。(作者系最高人民檢 察院辦公廳主任、新聞發(fā)言人)